明朝敗家子

獨孤天山

網遊小說

弘治十壹年。   這是壹個美好的清晨。   此時朱厚照初成年。   此時王守仁和唐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九十四章:殿下待百姓如赤子

明朝敗家子 by 獨孤天山

2019-1-8 14:36

  錦衣衛已是緹騎四處。
  嚇壞了。
  雖然近來京裏有流民日多的情況,錦衣衛早已嚴密監控,可這壹瞬間,突然朝西山湧入這麽多人,這……
  錦衣衛都指揮使牟斌已上朝去了,值守的錦衣衛同知夏正冷汗淋淋,親自帶人觀看,在壹處山巒上,手持著望遠鏡朝下俯瞰,那四面八方的人流,浩浩蕩蕩,遮天蔽日,看不到盡頭。
  身後,緹騎們顯出惶恐之色,這到底多少人啊,壹旦生變,可不是好玩的,大量的人群聚集,壹個不好,就可能惹出天大的亂子。
  這裏雖是城郊,卻是天子腳下,可壹丁點都不能產生疏忽。
  “是否請調北鎮府司上下……”
  夏正回眸,看了那校尉壹眼,面色發冷,厲聲道:“糊塗,壹旦有變,靠錦衣衛,能彈壓的住?”
  那校尉忙是惶恐不安:“卑下萬死。”
  “得調京營,以防不測。”
  校尉小心翼翼的道:“可是……京營豈是北鎮府司能調動?”
  夏正揉壹揉太陽穴:“問題的關鍵,就在這裏啊,趕緊奏報吧。”
  “可是指揮使……”
  “入宮奏報,壹刻都耽誤不得,到了這個份上,不要講章程,出了事,本官擔待不起。”
  夏正又回頭看了壹眼那洶湧的人潮,有壹種哭笑不得的感覺:“再拿住幾個人,以備詢問,記住了,萬萬不可當眾拿人,悄無聲息皆可,突然聚眾,本官認為,或許這背後,有其他的圖謀,並不可能只是來應募莊戶這樣簡單。”
  “遵命!”
  緹騎們瞬間四散,與此同時,東廠坐鎮的宦官周錦迅速的修下壹份便條,交給另壹宦官:“立即送幹爹,片刻不得耽誤,晚了壹步,唯妳是問,東廠上下檔頭、番子人等,都打起精神來。”
  …………
  謹身殿。
  這對於所有人而言,乃是歷史上最平常的壹天,哪怕對於此次捋起袖子,想要狠狠仗義執言的清流們而言,這壹日,也是稀松平常,畢竟,他們的生命就來自於朝堂上的戰鬥,每月的廷議,對他們而言,指點江山,痛斥奸佞小人,乃是最平常的事,這並沒有什麽稀奇。
  在這最平常的壹日裏,弘治皇帝升座,眾臣參拜,弘治皇帝意味深長的看了太子朱厚照壹眼。
  這個家夥,連跪拜時都不用心,左右四顧,賊眉鼠眼。
  可終究……還是自己的兒子啊。
  弘治皇帝竟還看到,朱厚照拜下,臉卻別向方繼藩的方向,朝方繼藩擠眉弄眼。
  方繼藩倒還老實,沒搭理他。
  弘治皇帝道:“眾卿平身。”
  眾臣起立。
  弘治皇帝給劉健使了個眼色。
  劉健會意,他出班:“今日需先議遼東馬政……”
  “臣有事要奏。”居然有人站了出來。
  不過,似乎這滿朝君臣,都有點錯愕。
  率先站出來的……居然是……歐陽誌……
  歐陽誌歷來老成持重,可同時,作為翰林侍學,伴駕在帝側,雖是西山書院出身,可滿朝君臣,對他都頗為贊許。
  人們認為,他是百官的典範,甚至有人暗中認為,他乃是弘治朝新的君子。
  問題的關鍵還不在此。
  而是今日大家預料的事,勢必滿朝的清流將要率先彈劾,妳歐陽誌是西山書院的人,妳來湊個啥熱鬧?
  弘治皇帝也是壹楞:“卿家所言何事?”
  壹見到歐陽誌有事要奏,弘治皇帝的語氣,都溫柔了壹些。
  歐陽誌行禮,沈默了片刻:“太子殿下親民愛民,待天下百姓猶如赤子,百姓對太子殿下,無不感恩戴德。臣聽聞,竟有大臣,暗中腹誹太子,說出太子的種種不堪,臣……對此,不以為然,今日上奏,便是要以正視聽,免得再有宵小之輩,攻訐中傷太子殿下。”
  此言壹出,滿朝嘩然。
  親民愛民,待百姓如赤子,這不就是堯舜才做到的嗎?
  這歐陽誌,看妳濃眉大眼,平時老實忠厚,果然西山書院的人,沒壹個好東西啊,這樣的話,也說得出口。
  楊廷和在人群之中,心下冷笑,看來這是太子殿下和方繼藩先發制人,免得被人攻訐。
  可靠這個……能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嗎?
  這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呢。
  “臣附議!”江臣和劉文善出班。
  “臣附議。”王守仁出班。
  在朝的四個門生,俱都站了出來,表明了立場。
  西山書院,即為方繼藩的徒子徒孫,也是太子黨,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。
  弘治皇帝凝視著這四個人,心裏,對他們倒是頗為佩服起來,到了這個時候,太子已處在風口浪尖上,這四個家夥,竟還敢站出來,他們是清流官啊,無視士林洶洶議論,無視清流們的口舌,這壹站出來,壹個不好,名聲便可能臭不可聞,讀書人,是最看重名聲的,有的人,將其看的比自己的命還緊要。
  弘治皇帝撫案,頷首點頭。
  可這壹下子,不啻是捅了馬蜂窩。
  太子殿下如何,可以不論,可是如此吹捧太子,這叫什麽,叫肉麻,是沒有操守,大明可沒有吹捧天子的傳統,會被人罵的,誰喜歡馬屁精啊。
  “陛下,臣有壹言……”楊廷和臉色凜然,他徐徐站出來:“太子殿下乃是儲君,未經世事,何來的親民愛民?臣乃太子師,自不敢腹誹太子殿下,太子殿下聰敏,臣當初教授太子讀書時,也曾有所感慨。只是朝中,卻又壹些奸佞小人,圍在太子殿下身邊,極盡吹捧為能事,陛下……為儲君者,理當親君子,而遠小人;忠言逆耳、良藥苦口,古之皆然,為何到了今世,卻還有人看不清呢?殿下乃是可造之材,非尋常人可比,可倘若繼續放任身邊的小人阿諛奉承,今日將他比作堯舜,明日說他乃是聖王,陛下……奸臣賊子,環伺太子側,這些狼子野心之輩,矯誣傲狠,越禮不經,肆行罔極,縻有修底,太子殿下年幼,日益受他們感染,臣只恐太子殿下日益暴虐,不思學習聖人經典,荒唐無為,他日若是克繼大統,更是奸賊當道,屆時這些社鼠城狐之輩,欺君罔上,濫用威權,誣殺忠良,十惡不赦,我大明社稷危矣。”
  說著,他淚流滿面,拜倒,哽咽道:“臣不才,忝為詹事府詹事,以禮義以教太子,奈何太子為奸人所惑,臣惶恐,今日寧粉身碎骨,亦要揭發奸賊。”
  此言已出。
  眾臣嘩然。
  太子殿下是好的,可是他身邊卻有壞人。
  作為曾經的帝師,如此痛心疾首,在此揭發,又見楊廷和淚流滿面的模樣,所有人不禁有所感觸。
 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,看向了方繼藩。
  他當然不太認同楊廷和的話,提拔方繼藩在太子側的就是自己,這豈不是說,連朕自己也成了奸人了嗎?
  可不少的大臣,卻是意動,有人出班:“太子殿下乃是國本,臣不曾聽說過,身邊若是充斥了卑鄙小人,盡是阿諛奉承之輩,能使太子殿下學習之仁君之術……”
  方繼藩臉色有點難看。
  這些讀書人很厲害啊,這功夫,自己便是拍馬都及不上他們,他眼裏盡顯鋒芒,看向那站出來的禦史。
  這禦史本是仗義執言,心裏本無所畏懼,可壹接觸方繼藩的眼眸,竟覺得怪怪的,心裏壹哆嗦,便又有點膽怯了,卻還是大義凜然的道:“臣並非是說,太子身邊的定遠候便是奸賊,可西山書院上下的翰林、書生,無壹不極盡肉麻之能事,以侍太子,長此下去,天下蒼生,萬千百姓,豈敢托付東宮,懇請陛下明察秋毫。”
  方繼藩這廝,屬於惡人,很純粹的那種,他沒本事能讓人罷官,但是總有壹千種辦法,折磨妳。就如大名鼎鼎的王不仕。
  而這些清流,其實並不害怕罷官,也不害怕皇帝打他們的屁股,廷杖某種程度而言,是大臣們的榮耀,不被皇帝打壹頓,人生都覺得缺了壹點啥。
  因而,這禦史到了關鍵時刻,卻還是泄了氣。
  算了,不招惹方繼藩,按著西山書院摩擦吧。
  “臣附議……”
  “臣也附議!”
  壹個又壹個出班。
  他們對於太子殿下的教育問題,是憂慮的,歷來太子,都在詹事府中受教育,可這壹次,皇帝居然別出心裁,弄出了壹個鎮國府,太子呢,居然還跑去教授人讀書,教的還是所謂新學。
  這就有點讓人無法容忍。
  雖然偶爾,也會有人憂慮的上書,談及此事,可陛下往往將這些奏疏留中不發,不予理睬。
  而今日,趁著這壹次的策論,人們尋到了宣泄口。
  越來越多人,站了出來。
  壹個、兩個、三個……這滿滿的朝堂裏,跪下的群臣,竟超過了半數。
  “太子殿下尚需讀書時,卻不思讀書;尚需學**王術時,還未學習,便已被人稱只為直追堯舜,陛下,此非長久之道啊。天下的百姓,都渴望太子殿下為知書達理、以王道教化天下的聖君,而非是今日,只憑某些奸詐小人吹捧,便洋洋自得的太子,臣請陛下明察。”
  ………………
  今天五更,這壹章寫的好累,病好了壹些,精神也恢復了壹點,咱們繼續,還是老樣子,每日五更,風雨無阻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