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坑
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
2024-6-22 09:56
建極十三年五月十九日,成都南郊,大軍誓師後次第出發。
劍南道轉運副使王緘、成都尹盧程作為行營的正副供軍使,也將隨軍出發。
王緘是河東系的官員,李克用去世後,出於統戰需要給安排的官職。
盧程則是前唐舊官僚,經太子邵承節保舉,在段凝離任後,出任成都尹。
李唐賓也是來了蜀中之後才仔細琢磨這兩個人的底細的。
他不是傻子,只不過有些事懶得多管罷了。
在他看來,這個王緘看起來似乎是李克用舊部,實則是太子的人,至少已經暗中投靠了。
盧程則是正兒八經的太子系,所有人都知道。
他又想起原成都尹段凝被調走後,直接出任河東道轉運使,這河東舊人與太子的關系真的壹言難盡啊。
或許是來得太晚了?只能走捷徑,投靠太子?
李唐賓覺得他猜測的就是真相。
不過這似乎不是什麽好事啊……
李唐賓微微有些蛋疼,真覺得聖人老了?他常伴聖人左右,對這位面善心黑的天子再了解不過了。若說這天下有誰能讓他服氣的話,只有今上了。
太子的壹舉壹動,其實都在聖人註意之下。只不過有些事默許,有些事容忍罷了。
劍南這地方是太子打下來的,上上下下原本都是太子的人,尤其是李茂貞降官降將壹系,基本都投靠了太子。甚至就連巡撫使郭黁的立場都很難說,至少他沒有怎麽動太子安排好的將官。
這麽壹個鐵桶般的地方,聖人真會看不到?
這不,燕王兩度入蜀,就是沒太子什麽事。李唐賓每每想到此事,都要笑得直不起腰來。
如果燕王再在蜀中待個幾年,太子安排好的局面就要面目全非了。行營都指揮使,可是軍政壹把抓,換點官員等閑事耳!
當然,這不是說聖人對太子有什麽意見。事實上這只是天子的本能動作罷了,太子可以安插官員,甚至可以掌握壹部分軍隊,但天子有時候會宣示下自己的存在,體驗下自己的掌控力,讓太子不要那麽——急。
邵家的狗屁倒竈的破事!
李唐賓撇了撇嘴,擡眼看向驛站外送行的成都父老。
“終日整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,有那工夫,不如多捐點錢糧。”李唐賓路過壹眾成都耆老士紳旁邊時,嫌棄地說道。
眾人臉色壹白。這讓他們想起了藩鎮割據時代,被武夫們拿刀逼著出錢的苦難日子。
陳敬瑄、李茂貞兩代蜀帥,橫征暴斂,幾乎把他們榨幹了。而川中也連年混戰,人口大減,世道雕敝到了極點。也就這幾年緩過了壹口氣來,可妳又要來搶錢?派捐這事,咱們哪回不參加?可別瞎折騰了。
“瞧妳們那熊樣。”李唐賓哈哈壹笑,策馬而去。
此番南征,成都行營幾乎精銳盡出。
他從長安帶來了壹萬四千人馬,駐守川北的佑國軍也差不多南下了兩萬人,外加勝捷軍壹萬六千人,全軍近五萬上下。
不是不想多帶,主要是沒必要。
川南是什麽地形,打了壹輩子仗的李唐賓能不清楚?打仗這種事情,不是人越多越好的,不中用的兵,他只會浪費糧食,甚至陣前潰逃壞事。
越是補給困難的地方,越是要用精兵。等局面打開以後,或許可以撤走精兵,讓雜兵上陣,但現在不行。
至於南征的戰術嘛,說實話,李唐賓沒想玩什麽花的,就是與敵決戰。
戰略上已經把敵人放進來了,本身就打的壹戰破敵的主意。而且,雅安之戰,還可以近距離觀察敵人的戰鬥力,只要覓得機會,直接就壹把壓上去了。
數萬大軍耀武揚威,壹路南行。
劉鄩、丘增祥、王濟川、朱珍、邵知言等大將緊緊跟在李唐賓身後,王彥溫、李存信、劉知遠、相裏金、賀德倫、白奉進、邵知為、楊定真等次級軍校稍稍落後幾個馬身。
充當先鋒的佑國軍都虞候李璘,已率五千步騎提前出發,這會已進抵成都府西南四十裏外的雙流縣。
述律婆閏、楊師厚二人,則帶著兩千騎兵、兩千蜀兵外加東川的兩千蠻獠兵,繞道陵榮,直下戎州,是為偏師。
李唐賓沒指望他們這壹路創造多大戰果,反正是步閑棋,能創造戰果最好,不能創造便罷,絲毫不惋惜。
大夏家大業大,損失個萬兒八千的兵馬,已經不至於讓人多麽肉疼了。
這是戰術方面的偏師。
在戰略方面,無論是李唐賓親領的大軍,還是述律婆閏、楊師厚帶著的幾千兵馬,都是“正兵”。
“奇兵”則是由淮南降將朱延壽統率的龍虎軍壹萬八千眾,他們在牂、播二州還征集了萬余蠻獠,壹路向西南方向進發,往響應南詔的昆明部落的地區進發。
只不過這段路年久失修,顯然不太好走。在沿途各部落征糧時,也不壹定會那麽便利,最終能發揮什麽作用,則不好說了。
駐守邕州的顧全武部並沒有劃歸成都行營指揮,他們暫時也沒法出擊,因為在征集糧草的過程中,蠻俚部落不堪壓榨,憤而造反,這會正處於平叛之中。
李唐賓尚不清楚那邊的情況,知道了也不認為有什麽。
隔著千山萬水,他們也幫不了劍南主戰場,愛咋樣咋樣吧。
……
雅州城東的山坡上,戰事漸漸變得激烈了起來。
因為百姓大量逃亡,南詔兵沒劫掠到太多東西,不是很滿意。思來想去,也只有先拿下雅州城了。
黎州城已經被他們攻破,所獲甚大。光掠奪到的上萬人口,就讓各軍喜笑顏開。帶回國內之後,大家都可以分壹分,實力又有所增強。
聽聞雅州比黎州更大、更富庶、人口更多,那麽就很有必要將其拿下了。
最重要的是——雅州城頭打出了夏國燕王的旗號,這意味著什麽,大家都很清楚。
不誇張地說,若捉住了此人,邵樹德起碼拿幾十萬貫錢財來贖人,這裏面的利益太大了。
五月十七日,大長和國先鋒大將楊詔至雅州城東,總督各部戰事。
他先派本部兵馬攻繩橋南岸的勝捷軍營壘,壹連攻了三日,不克。且遭到雅州城內沖下來的兵馬側擊,甚是麻煩。
於是轉而挖壕溝,圍困住平羌水南岸的大營,開始仰攻雅州。
這壹打又是兩天。
五月二十二,燕王邵明義登上城頭,俯瞰山麓。
“賊人如此仰攻很是吃虧,但鍥而不舍,或許有詐。”邵明義將張武喚了過來,問道:“如果賊人繞道後山,有沒有可能得逞?”
張武思慮了壹下,道:“山高林密,沒有道路,很難迂回。”
“樵夫走的砍柴山徑呢?”邵明義沒有放松警惕,追問道:“商徒為避開稅卡,趟出的小路呢?有沒有?”
“這個——或許是有的。”張武是東川合州人,對西川這邊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,聽了之後立刻喚來幾名本地商徒,仔細詢問。
“殿下,確實有兩條小路,都是樵夫、獵戶上山走的,狹窄逼仄,艱險無比。有些不法商徒也會利用這些道路逃稅。”
邵明義點了點頭。這才對嘛,潼關禁坑,最初就是逃稅的商人趟出來的路。大路之外沒小路,就像吃肉不放香料壹樣不可思議。
“知道怎麽做嗎?”邵明義問道。
“末將立刻遣人伏於道旁,靜候敵軍。”張武答道。
“賊人不壹定會從後山來。”邵明義說道:“我也只是提出有這麽壹個可能而已。每條路放個數百人即可,重點在於嚇退敵軍,不至於讓咱們措手不及。從後山遠道而來,兵甲不全,糧械兩缺,重點在壹個‘奇’上面,可壹旦被發現,也就沒什麽意義了。”
“殿下用兵果然老成。”張武壹臉佩服地說道。
邵明義聽了有些不好意思,道:“我也是學的聖人。《新書》都快讓我翻爛了,征戰之事,來來回回就那麽幾招。楊詔急著破城劫掠,又想捉住我,定然傾力來攻。妳看他派出的兵馬,已經不僅僅是黎、雅蕃兵了。”
張武轉頭望去,卻見壹大群裝備著鎧甲利刃、強弓勁弩的蠻兵正沿著山道往上猛攻。
南詔,並不是啥都沒有的部落。
這是壹個立國時間很長的國家,有自己的兵器制造業,有官員管理馬政,有成建制的騎兵甚至具裝甲騎。壹百多年前,他們可是讓唐玄宗連連吃癟,讓極盛時期的吐蕃慘敗連連。
壹百多年後,如同渤海壹樣,國勢衰弱了,沒以前那麽厲害了——夏人嘴上稱呼他們為“南蠻”,但心底可不會真以為他們是野蠻人。
這會在進攻的應該就是楊詔的老部隊了。裝備還是不錯的,配合也相當嫻熟,看著是經制之軍,比那些蠻獠像樣多了。
但終究處於仰攻狀態,頗多不利。打著打著,就有些吃不住勁,傷亡實在太大,這壹波進攻的人已經耗盡了士氣,開始向山下潰退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鼓聲擂起,在夏營後方休整多時的壹支部隊驟然殺出,追著潰兵猛砍猛殺,收割戰果。
山道雖然寬闊,但混亂之中的南詔兵依然被沖得跌跌撞撞,哭喊之聲連片。
邵明義不看了,轉身下了城頭,張武也趕緊去布置後山的事情。
楊詔打了兩天,也就壹開始沖破了山腳下壹個營地,隨後就被阻於半山腰上的壹處緩坡。看這樣子,他還得再打幾天,才有可能進至雅州城下。而這個過程中,不丟下幾千具屍體是不可能的。
攻雅州要死多少人?估計楊詔心裏也沒譜,因為他不知道城內確切的兵員數量。但來都來了,不打壹下又心有不甘。而且,如果真對雅州視而不見,繼續北上的話,人家還可以從山上殺下來,斷妳後路,妳怎麽辦?
有些事情是明擺著的,容不得妳半點取巧。
有些坑也是明明白白在那的,妳沒有選擇,只能跳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