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唐浮生

孤獨麥客

歷史軍事

“哚!”壹枝羽箭破空飛來,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。
箭矢的力量很大,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十九章 北線

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

2024-6-22 09:55

  張全義壹家過完元宵節第二天就匆匆離開了蔡州。
  蔡州西北行二百八十裏可至汝州襄城,但那邊正在大戰,道路斷絕,於是向西先至唐州,然後北上汝州,繞了好大壹圈,馬車走了足足十天才抵達襄城。
  李唐賓於百忙之中抽空見了見張全義。
  雖然曾經份屬上下,但張全義可不敢拿大,只見他帶著壹家人躬身行禮道:“參見李帥。”
  李唐賓回禮,然後坐了下來,壹時間竟然找不到什麽話說。
  張全義知道這個老部下的脾性,擠了點笑容,道:“昔年長安壹別,就很掛念二郎。後來得知妳在夏綏軍中效力方才安心,這世道活下來都不容易,聽到故人的好消息尤其讓人心安。此去參州,山高水長,不知何時才能相見。”
  說罷,張全義神色惆悵,好像真的因為很難與李唐賓再見面而難過似的。
  李唐賓嗯了壹聲,還是不知道該說什麽。
  都過去十來年了,早就物是人非,而今壹個是洛陽行營主帥,掌握著十余萬兵馬,壹個是勢窮來投的降人,壹無所有,仿徨無依,地位身份的轉變早就造成了雲泥之別。
  張全義不說話,張全恩為了活躍氣氛,自嘲道:“這幾年從崤函到河陽,再到蔡州,屢戰屢敗。不光咱們如此,整個梁地都唉聲嘆氣,擔憂不已。朱全忠,怕是要敗亡了。李帥有此功績,日後……”
  本來他想說封王封公,但想想不合適,畢竟這會大家名義上還是大唐的臣子,話不能亂說。
  李唐賓笑了笑,談到軍事問題,他有了些興趣,但又無法多說,只能道:“為時尚早。梁賊還在南線負隅頑抗,北線甚至在反攻。至於中路主力,則還在相持。實不相瞞,三四個月了,算上鄉勇的戰損,各自傷亡已破萬。”
  兩軍相持,並不意味著沒有戰鬥。事實上中小規模的戰鬥非常頻繁。或許壹次死傷不多,但長時間累積下來,則十分驚人。
  後世梁、晉雙方對峙,王彥章就與河東軍士大小二百余戰,都是短促、激烈、血腥的小規模廝殺。但規模再小,二百多次戰鬥累積起來的傷亡是什麽數字?壹次死傷壹百,也兩三萬人了。這種戰鬥,不至於讓壹支部隊當場崩潰,因為每次的傷亡都不大,屬於鈍刀子割肉慢慢消磨那種,可時間長了,總會達到壹個臨界點。
  李唐賓剛剛向折宗本索取俘獲上萬梁兵,並將其送到都教練使衙門陜州院整訓。陜州途經洛陽到汝州的大驛道上,補充兵的隊伍從來沒斷過,壹批批被送到前線填補各軍缺額。
  陜州院最近又在陜、虢、華、商、蒲、同六州征募精壯新兵五千,以補充日漸增高的消耗。甚至於,鎮國軍壹部五千人正在開往前線,準備分批打散之後補入各軍。
  李唐賓想避免這種無意義的消耗,但這需要機會。他瞟了眼張全義,機會已經出現了,張全義也做了些許貢獻。梁軍防線被撕開了壹條裂縫,現在要做的就是繼續撕扯,讓其擴大,最終導致全軍崩盤。
  追殺,肯定比對峙消耗更輕松愜意,是代價最小的取得勝利的方式了。
  張、李二人又隨意閑聊了壹會,見李唐賓興趣缺缺,便起身告辭了。
  張全義壹家子住在新修的驛站內。驛將是壹個傷退的老卒,這在夏地似乎很普遍,絕大部分驛站的職位被他們占去了,家庭式經營,收費其實不便宜,但因為處於交通要道之上,設施也好,因此還是有些賺頭的。
  “兄長,如今看來,咱們算是遠離這個是非圈了。”坐在房間之內,張全恩神色復雜,說不清是慶幸還是遺憾,或許兼而有之吧。
  “看到方才東調的蕃兵了吧?就是驛道上那些。”張全義的神色比較放松,看得出來他比較滿意,畢竟避免了最壞的情況。
  “夏王就喜歡征調蕃人送死,當年在崤函谷道就是。”張全恩哂道。
  “下月咱們必然要經新安、澠池、硤石等縣離開,到了那邊,可別再大嘴巴說蕃人送死。留在當地落籍的蕃人非常多。”張全義隨口叮囑了句,然後又道:“這些蕃兵東進,我猜有三個用意。”
  “兄長先別急著說,讓我猜猜。”張全恩笑道:“其壹,東調潁州,襲擾氏叔琮部糧道;其二,北調郾城,攻丁會;其三,深入陳州,襲擾龐師古後方,造成軍心動蕩。無外乎這三條了,有了蔡州做後方,李唐賓可施展的手段就比以前多了。”
  張全義點了點頭。事實上在打仗這方面,張全恩可能比他還略強壹些,雖然兄弟倆人的水平都不咋地。
  以他豐富的軍事經驗來看,梁軍似乎要壹點壹點崩潰了,這幾年他見過太多類似的事情了。幸好下船下得早,不然真要全家偕亡了。
  ……
  南線的局面已經出現崩解的跡象,但北線似乎壹切安好。
  以龍武軍、長直軍右廂、德勝軍兩萬多步騎核心,外加大量鄉勇,壹共五萬余兵,分成數支,很快穩定住了動蕩的人心,並陸續收復失地。目前,大軍屯於滎澤,有力地支持了河陰堅城的防禦。
  擔任都指揮使的朱友裕信心十足,打算等夏軍在河陰城下流幹鮮血之後,再突然殺出,大破其軍。
  但赤水軍使範河很快退回了汜水,利用地形、城池防禦。他手頭就這麽壹支善戰之軍,壹旦丟了,五萬梁軍殺過來,旋門關、邙山壹帶將徹底失控。
  龍武軍使葛從周建議過黃河北上,攻河陽。朱友裕不許,因為他的可戰之軍也只有兩萬多,後方還時不時有夏賊鄉勇渡河而來,四處襲擾糧道,必須派兵維持、駐守。根據探聽到的消息,夏賊在河陽有州縣兵數千、衙軍兩萬余人,還有設置在北岸的板渚、廣固兩座城池,沒有把握拿下。
  至於偷襲攻取,可能性極小。蓋因遍地的夏賊遊騎鄉勇,使得梁軍的行動不存在任何突然性。他們做出的壹舉壹動,幾乎都是透明的。反過來的話,夏賊卻可以維持相當可能的突然襲擊,他們的壹切都存在於迷霧之中,這是壹個很大的優勢。
  如何抉擇,確實很難。沒辦法,到最後還是要由朱全忠來做決定。
  “鎮汴十四年了……”朱全忠站在高臺上,臺下是正在會操的軍士,但他卻有些神思不屬,魂遊天外。
  精氣神不如以往了,不再像過去那樣專註、熱情、豪邁。每天起床之後,總是感覺很累,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疲累,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原因。
  人前裝堅強,鼓舞大軍士氣,與將領推杯換盞,與文官談論古來帝王將相的得失,精力看起來永遠充沛,永遠壹副充滿信心的樣子,永遠不服輸。
  但每天回到家之後,總要壹個人靜靜呆坐很久。
  英雄氣短,說的大概就是這個吧。
  “大王,鄭州戰局不宜拖,我覺得……”李振湊了上來,建議道。
  朱全忠擺了擺手,李振果斷住口。
  “鄭州還算安穩。”朱全忠說道:“大郎做得不錯。他去之前,賊勢猖獗,數萬大軍壓過去後,壹下子清爽多了。”
  “但這裏的兵不能動,壹動,則賊人又大舉南下,進薄汴州。”朱全忠轉過頭來,看著李振,認真地說道:“先穩住局面。這幾萬人,丟不得。”
  敬翔在壹旁看得有些心酸。
  曾幾何時,梁王也是氣吞萬裏的雄主。與賊人連番大戰,死多少人眼都不眨壹下,甚至親自上前線刺探敵情,為此差點死於蔡賊遊騎之手。
  但平滅秦宗權後,基本不再親自領兵了,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打理內政之上。這是對的,因為妳不再是單純的將帥,而是數鎮實際上的主人,內政不修,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。隔壁的李克用就是個極好的例子,若不是打下了幽州,河東估計已經被他榨幹了,敗亡是早晚的事情。
  但理政多年之後,曾經的豪氣似乎被壹點壹滴地磨滅在錢糧、刑獄、辦學等民政事務上,銳氣漸失,暮氣漸生,如之奈何。
  鄭州不過兩萬余衙兵,如今竟然要仔細算計,生怕丟掉以後全局糜爛。這是什麽?這是怕!
  怕失敗,怕現在就被滅亡,不敢冒險,總想拖著等待轉機。只此壹點,就讓將來的前途蒙上了壹層陰影。
  臺下的軍士不斷發起呼喝、喊殺聲,看起來像模像樣。
  天武八軍,汴州最後的預備隊。但這是五萬新兵,不是五萬老卒,否則無論投入到哪個戰場,都足以改變局勢。
  夏賊確實兵多,但河陽深耕未久,洛陽殘破不堪,汝州更是堪稱白地,全靠陜西、河中乃至靈夏長途轉運資糧,這就極大限制了他們能動用的兵力。
  縱有五十萬騎,妳前線維持不起,又有何用?
  其實葛從周說得沒錯,這時就該置之死地而後生,放手壹搏,揀選精兵萬人北上河陽,若能僥幸取得大勝,則局面會大大好轉,至少北線的局勢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觀。
  “朱瑄已經動手了吧?”朱全忠突然問道。
  “回大王,昨日傳來消息,朱瑄已遣使至濮州,要求賊將梁漢颙率部離開,借道魏博返鎮。羅弘信在年前就已經允諾夏人可以借道返回河陽,但不許再來。”李振回道。
  “梁漢颙不答應會如何?”朱全忠問道。
  “朱瑄會率軍驅逐。”李振說道。
  “讓朱珍做好準備,與朱瑄密切配合,壹旦發動,就把夏賊圍死、殲滅。”朱全忠說道:“梁漢颙覆滅,夏賊沒法從濮州襲擾我後方,左右突將軍、左右衙內軍、親騎軍、捉生軍、踏白都、英武都都可以派上用場。德勝軍三千騎壹至鄭州,局勢立刻好轉,可見對付夏賊的零散鄉勇,騎軍最管用。對了,羅弘信還是不肯出兵攻河陽嗎?”
  “羅弘信遣使送來戰馬兩千、絹五萬匹、錢十萬緡,並未提到出兵助戰的事情。”
  “妳再跑壹跑吧。”朱全忠嘆了口氣:“魏博兵多將廣,錢糧充足,牛羊被野,實力不容小覷。若能出兵,可能比楊行密更管用。”
  魏博與宣武的關系也不錯,因為都有共同的威脅。孟懷二州於魏博而言,相當於門戶,十分重要。當年韓簡任節度使的時候,銳意擴張,河陽就曾被其短暫拿下。如今河陽在邵樹德手中,焉能不懼?
  只可惜他們只願提供錢糧、馬騾,不願出兵助戰。若能像楊行密壹樣兩路出師,壹攻壽州、壹攻安州,則汴梁的局面能大大改觀。
  可惜,可惜!
  “大王,我這便動身。”李振慨然應道。
  “好好做。”朱全忠笑道:“邵賊想亡我,沒那麽容易的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