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執天下

cuslaa

歷史軍事

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,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。直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(中)

宰執天下 by cuslaa

2023-4-22 11:42

  和韓岡在澠池逛了半天,當天夜裏,章惇回到自己的駐地。
  雖然覺得沒有聊盡興,還有些事要再商討壹下,但兩人都沒有抵足而臥徹夜深談的打算。
  壹開始說的只是河南知府的新人選、赦免流放罪人這類輕松的話題。到了後面,聊得就深入了,就是工廠、種植園、商業新法案之類的事了。
  章惇和韓岡的根基,都在於兩大商會為核心的利益集團上。呂嘉問這樣的宰執,就算死上十個八個……的確還是會有些問題,如果只是壹兩個,對章惇、韓岡來說毫無影響。
  而關西系的工廠,福建系的種植園,進壹步根除地域性歧視的商業新法案,事關核心利益,就是兩人交流的重中之重了。
  章惇和韓岡就這幾個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,充分交換了意見,對對方的立場和要求有了更進壹步的了解,對此,兩人回頭都要跟自家的幕僚計議壹番。要不然壹個不小心,壹句話就是幾十萬貫的利益讓出去了。
  章惇駐地,禁衛森嚴。駐地百步之內,民戶商家全數清空,民房商鋪都住進了隨行的護軍,成了臨時的營地。
  白天護衛章相公出外遊玩的衛隊,回來後就進駐地對面的臨時營地中。
  章惇在院中下車,隔了院墻和街道,那邊崗哨上的口令聲仍清晰可聞。
  如此規模和等級的警衛,章惇四十年官宦生涯,經歷過很多次。仁宗皇帝的,英宗皇帝的,還有熙宗皇帝的。剛剛死掉的大行皇帝倒是沒有,給宰相享受到了。
  大概五六裏外,韓岡的駐地中,情況應該也差不多,同樣帶了兩個指揮的精銳作為護衛。
  到了如今,章惇越發覺得,他與韓岡之間與其說是同僚,不如說是形勢使然的盟友。
  眼下的澠池縣是標準的兩國會盟的場面。
  比起當年秦趙會盟,少了劍拔弩張,還多了壹個共識,合則兩利,分則兩敗。
  關系方面,有工業制造方面的優勢,而章惇壹方,掌握著全國的糧食供給,同時章惇還是宰相,官營的工場,他的影響力更大壹點。
  包括軍隊在內,雙方的實力相當利益爭奪不可避免,但總體上,還是合作的模式。
  “西狗根本就不想跟我們談!”
  老遠就聽到章愷憤怒的聲音。
  章惇皺了壹下眉頭。
  “大不了拼壹場,比錢多,誰怕誰呀?!”
  章惇眉頭的皺紋更深,他記得,為了這壹次會面,他特地給章愷選了幾個性格穩重的助手。
  本來想直接回房,再招章愷進來問話,現在章惇直接轉身進了偏院,“怎麽回事?”
  “相公。”
  “七兄!”
  壹見章惇,室中幾人紛紛起身。
  章愷憤然上前,“七兄,妳不知道,韓家小兒這壹回欺人太甚。”
  “好好說話。韓家小兒是怎麽回事?”
  “七兄,妳不知道。這壹回來的不是馮四,是韓鉦。韓岡的這個兒子,叫叔叫伯,叫得殷勤,壹說起事來就翻臉不認人了。”
  章惇和韓岡會面,談的自然是大略。具體的合作細節和利益分配方案,就是下面的差事了。
  類似的會議,過去幾年開了多次。章愷也不是第壹回參加會議,與雍秦商會的馮從義打過多次交道,爭執歸爭執,交情還是有壹點的。但今次換成了子侄輩的韓鉦,就讓章愷好生沒臉。
  章愷氣急敗壞,“靛藍棉布的事,當初跟馮從義說好了。兩家價格壹樣,同進退。保證每家工廠都有錢賺。韓鉦倒好,壹概不認,說是要降價兩成。還不是新機器出來了,成本又降了。跟他說兩句,他卻推銷起他家的新機器來。這算什麽?”
  章惇沒去在意章愷的憤怒,而註意到了其中的壹件事,“……關西又出新的紡織機了?”
  “是啊,才三年。據韓鉦說,效率翻了壹番,但必須要用蒸汽機帶動。”章愷苦著臉,“七兄。要辦這樣的壹座新工廠,所有機器全都得從關西買,少說也要百萬貫。這到猴年馬月才能撈回本啊。”
  “關西怎麽能做的?”
  “機器就是自家產,給我們肯定不是壹個價碼!”
  “妳還少說了壹條,買來還不壹定能用得上。”章惇冷下臉,拆穿章愷不敢明言的內情,“早幾年就叫妳們多培養工人,而不是跟江南的那些奸商學,把人當畜牲用。”
  倭國、高麗的奴工是便宜,但放在全是機器、操作復雜的工廠裏,他們只會添亂。
  盤剝奴工的確能降低成本,甚至能與關西的工廠競爭,但工廠裏的機器能繼續進步,而人的能力是有極限的。壓榨到極點,奴工會死、會反抗、會消極怠工。
  “江南的那些絲廠壹家家連著倒,馬上就只剩下生絲能賣了。還不接受教訓。”
  “七兄。話不能這麽說啊。明明兩家都能得利的好事,他們偏偏要壹家賺,連壹點面子都不給七兄妳……”
  “他們能賺得更多為什麽要讓利給妳們?我面子,我面子全是給妳們丟的。”想起方才跟韓岡的對話,章惇就壹肚子火,壹群丟人現眼的貨,“關西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術高人壹等,花了那麽多錢去開發新技術,當然要賺回來!”
  章愷還在辯說,但章惇已經不想聽了。
  只看著兄弟嘴裏壹條鮮紅的舌頭在翻動,他卻壹句也聽不下去。
  福建商會在章愷的掌握下,的確財大勢大,但技術上的進取心,全然沒有。
  若論工業技術水平,天下無壹家能出關西之右。即使是將作監、軍器監,如今也已經被關西拋出了老遠。
  煉鐵高爐,關西正在修建的最新型號,容積已經高達十萬升。建成之後,平均每天出鐵可達千石。僅此壹座,便可勝過二十年前全國壹年的產量。
  如今遼國十萬鐵工拼死拼活,壹年的產量,同樣也遠不及這壹座高爐。
  軍器監的京北鐵廠和徐州鐵廠,民用器物的銷售額壹年低過壹年,而關西的鐵器,則是年年增長。
  “因為我們在技術上的投入足夠多啊。”
  韓岡說這句話時的自負,章惇現在記得還很清楚。
  過去新舊黨爭,爭的是國本,變法還是不變法,說到底就是錢歸誰。朝廷多拿壹點,巨室豪族就少拿壹點。
  如今東西兩家爭執,爭得也不過是利益。但利益的損益,就體現在根本理念的差別上了。
  何者為工商之本?
  技、工、貿三件事,哪個該排第壹?
  有氣學在,有自然學會在,誰也不敢說貿易第壹。但能堅持技術第壹的,就只有關西壹家。即使是福建商會,都被使用低成本的工人帶來的利潤吸引走了。
  “道理其實很好懂,之所以關西能夠堅持技術優先,而福建商會還抱著賺錢第壹。”之前章惇聽韓岡說,“不過是壹個已經吃到了甜頭,壹個還沒吃夠苦頭。”
  “妳們啊,也該吃吃苦頭了。”章惇嘆著氣,對章愷說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